• 书籍查询微信share1426 书籍查询微信share1426
  • 书籍查询微信share1426 书籍查询微信share1426
  • 推荐热书

五百年来谁著史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

人文历史社科 gaiword 3周前 (09-03) 170次浏览 扫描二维码

书籍编码:3004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互联网分享社区】(账号:hlwfxsq),首页回复数字3004 ,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五百年来谁著史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

 

作者: 韩毓海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 胡杨文化 / 阅微
出版年: 2018-9

内容摘录

为什么山西失去了曾经的核心地位?(1)

今天山西煤炭的问题、东北森林的问题,包括很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其实在实质上是同样的问题。山西挖煤当然不是为了自己用,而主要是为了供应东南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在当今中国,所谓利润在沿海,代价在内地,利润在国外,代价在国内,这当然是一个不平等的发展逻辑,这里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当然是全球性的供需关系,是全球性的生产关系,只要这个世界性的生产—消费结构不变,抡起板子玩命地打山西、内蒙、黑龙江,那是不解决问题的。

I wonder why so many even “world” historians do not see that world history in history of the world.

——A. G. Frank

山西是一个令人胸怀天下的所在

从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角度看,晋南与代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文明创生地,无论是北上塞外,还是南下中原,山西既是一个转折点,也是落脚点。多少伟大的帝国王朝在这里升起又衰落,山西是一个令人胸怀天下的所在。

上党-长治地区不仅是赵树理的故乡,更是他毕生热爱的上党中路梆子的故乡——以此为核心,西有秦腔,东有河北和山东梆子,这里是中国北方歌唱的源头,也为北方方言奠定了基础。

上党梆子这种艺术形式,源远流长,起码在明末时期就形成了,据说它是从沈宣王宫传出的,《明史》曾记载1549-1582年在藩的朱恬姣,说他“好学、工古文词、审音律”,而沈宣王朱恬姣驻在山西,与明朝对蒙古的制度有关。1387年(洪武二十年),明在今长治-上党地区设置大宁行都司,镇守喜峰口以外地区,其

管辖范围,东连辽阳,西接大同,南屏北平。洪武时的大将冯胜征蒙古纳哈出部落,筑大宁城于此,1391年太祖封皇子朱权为宁王,镇大宁。此后,明朝更设立了由诸皇子镇守北部边疆的“宗王出镇”制度,继1391年封宁王朱权于大宁之后,再封代王镇大同,封庆王于宁夏,谷王于宣府、安王于平凉——加之秦王、晋王和燕王已经镇守西安、太原和北平,从而在中国北方构成了以山西为核心、由宗王们亲自挂帅镇守的针对蒙古北元政权的军事防线。

实际上,自汉击匈奴以来,便已设立了朔方诸郡,而上党郡即其一也。东汉末年,匈奴来降者有五千部落,从此在此地与汉人杂处,其待遇与编户同,但不纳贡赋,可见政策起初是很宽松的。但是,随着中原地区豪族的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朔方诸郡宽松的土地和移民政策就终于不能持续下去了,汉人与胡人争夺耕地的现象不断发生,晋之后,江统的《徙戎论》就是针对这一地区的汉胡杂处的状态而发。所谓“徙戎论”的核心,就是夺胡人耕地为政府和汉人所有,也就是将中原地区的阶级矛盾转嫁到异民族身上,从而必然由阶级矛盾促发民族矛盾。而导致中国历史重大转折的“永嘉之变”,也即是在此地区发端 。可见,自古以来,山西介于中原与北国之间,这里的文化不能不是多元交融的,这一点甚至从上党梆子嬗变的历史也可以看出来,它是蒙古与中原文化杂交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山西文化”,正如没有一个固定的“欧洲文化”、“蒙古文化”和“中国文化”一样,因为所有的文化都是彼此联系和互相渗透的历史产物,是“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产物。


分享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分享社区丨索取资源微信:gaiword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五百年来谁著史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