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编码:3026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互联网分享社区】(账号:hlwfxsq),首页回复数字3026 ,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 叶兆言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11
内容摘录
7.野营拉练
小孩子很容易自大,经常会觉得只有自己知道的事多,有些经历都是别人没经历过的。譬如我小时候的学军,就很自以为是,觉得这玩意是我们独享的,我们父亲那一辈人,我们祖父那一辈人,他们都不可能经历。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小时候,还没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事实当然证明我是错的,书读多了,我才明白,小孩子的学军,其实早就有过了。
晚清的时候,有一种教育叫“军国民”,挺正面的,绝对正能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那时候人家也喊改良,改良就是改革,也说要奋发图强。“军国民”用心就是要富国强民,是为了保卫自己祖国,不被别人欺负。
祖父那代人上中学的时候,不仅军训过,还骑过马,打过枪。这还是大清朝的事,让学生像士兵一样排队,玩徒手操,立正开步走,练哑铃和棍棒等器械操。这些伴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军事训练,从来就没停止过。祖父是苏州人,辛亥革命那年,正赶上中学要毕业,人家武昌那边已经起义了,炮声隆隆,苏州这边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害得同学们一个个很着急,觉得平时的军事训练,骑马打枪什么的,都白白地训练了。都觉得苏州人太文雅,性子慢,没想到这地方真要革命起来,比谁都快,比谁都容易。结果就是仗也没打,枪也没放,血也没流,突然“一夜城头旗尽白”,都咸与了维新。
看父亲小时候的照片,虽然不多,全都是穿着童子军军装。刚开始还不明白,以为那是他们的校服,后来才知道,民国时的小学生中学生都这样。穷人家的孩子可以上不起学,上了学的孩子不能不穿童子军军服。中国在那时候还做不到全民皆兵,但是已经做到了全体学生皆童子军。童子军有一大套自己的玩意,有专门的课程,是必修课,人人都要学习的。譬如说童子军的敬礼,不能随便来,要用三根手指,举在眼睛那个位置上,高也不对,低也不对。我一直在想,只用三根手指,究竟是哪三根手指呢。父亲告诉我,三根手指的喻义,分别代表着“智仁勇”,意思与我们后来强调的德智体,基本上一个意思。
我们小时候的学军,与祖父和父亲的小时候,当然是有些不一样,可是也有很多一样的地方。口号都是要爱国,要保卫祖国。当时也没有什么规定,我们这些孩子不知不觉地就都穿上了黄军装。
当年喊的最频繁也是最有力的一句口号,就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小孩子不怕打仗,甚至有点盼打仗,玩地道战,打地雷战,这多好玩。我们还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挂在嘴边,动不动扯开稚嫩的喉咙,就会惊天动地喊上几嗓子。事实上,也不只是我们当年那样,几十年以后,我女儿上中学,第一件事也还是军训,形式上进步了,发了全套的衣服,发了军用球鞋,还专门请了现役军人来训练。现在的军训和我们当年的学军,文字上有区别,形式上也差不多,不过是更正规一点。小异而大同,唯一的不同,就是用不着考虑准备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