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本杰明·阿尔德斯·沃加夫特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人造肉与食品未来
原作名: Meat Planet: Artificial Flesh and the Future of Food
出版年: 2023-7
内容摘录
第三章 承诺
快进两年。马克·波斯特2013年汉堡肉的另一块样品躺在一个白色碟子里。这是波斯特及其团队在伦敦人造牛肉演示的几周前手工制作的另一块肉饼,已经过塑化处理便于保存。我用北美人的眼光看,这块最终成品就像颜色淡些的冰球,陈列在荷兰莱顿布尔哈夫科学史与医学史博物馆(Boerhaave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Medicine)玻璃柜中的盘子里。波斯特将它捐给了博物馆作为永久性馆藏,但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它属于这个大型未来食品展的一部分。有点引人分神的是,它和一台提取公牛精液的装置共用了基座,后者是20世纪畜牧业的一项人造产品。它和人造肉一样,也是用来繁殖牛肉的技术,不过是体内而不是体外技术。
这款汉堡肉还没显示出对食品体系的影响(如果真的有),就已经载入史册了。我直到2015年,也就是研究进行了大概两年的时候,才看到它的实物,但我觉得这里要先提一下。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用“时代已经脱节/啊,这个被诅咒的因果/而我竟是为纠正它而生!”把时间比作指节,用宏大的比喻表达了不安。而20世纪晚期的一部用肉寓意时间的影片中,一位历史教授对全班学生说:“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父辈是屠夫。”之后他从公文包里取出砧板、节拍器和切肉刀,最后拖出一截又一截带血的香肠。一位学生志愿跟着节拍器的拍子切香肠——这样“时间”便脱不了节。“马克思认为人类有一天不用再赶时间。”教授说道。“爱因斯坦剥掉了时间的皮,于是它失去了形状。”这是阿兰·坦纳(Alain Tanner)和约翰·伯格1976年电影《乔纳2000年将25岁》(Jonah Who Will Be 25 in the Year Promise 2000)中的一幕。影片是对1968年时代遗产的反思,对于当时欧洲的年轻一代,时间好似褪去了旧的形态,换上了新的形态。“下面我要讲讲时间折叠是怎么产生的。”教授说道,他指的要么是权力塑造了历史形态,要么是一个夏天就改变了欧洲文化和政治思想的“那些事件”(les événements)。那么人造肉造就了怎样的折叠时间,同时代又有着怎样的“脱节”呢?
我把后面发生的提到前面来说,是有原因的。我有些迫不及待了。心理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曾言及“对预料之必然的断定”(the assertion of anticipated certainty),它会让时间显得加速或往前赶了,拉康称之为“心急效应”(the haste function)。那汉堡肉列入布尔哈夫博物馆表明,它极其重要以至于已经名垂史册。正如文学评论家肖莎娜·费尔曼(Shoshana Felman)所指出的,这类对于必然事件的断定往往会采取一种非常常见的话语形式——承诺。承诺通常以话语或文字的形式体现,但承诺也可能是某种实物。以下是截至2013年为人造肉做出的几则仓促而具诱导性的声明:
我们证明了它的可行性。
体外培养技术将预示着满载鸡和牛的卡车、屠宰场和工厂农业的终结……它会减少碳排放,节约水源,并令食品供应更加安全。
如果我们采用人造肉……它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所有人停用汽车卡车、换用自行车所减少的还要多。
敏锐的读者很快会指出,这些声明都不算正式的承诺。第一则声明是波斯特在汉堡肉演示上发表的,就是字面意思。所有研究人造肉的人中,波斯特属于最冷静的那批,他支持实验成果的公开透明。第三则采用了“如果……就……”的句式,是非营利组织新收获的创始人贾森·马西尼(Jason Matheny)在2010年所说的。它对这项新技术会带来的好处表示了信心,但没有具体说怎么会有这些好处。只有第二则包含双重“预示”,更接近于承诺,虽说依旧没有签订合同那么严格。它出自善待动物组织,一家以大力宣扬保护动物而闻名的组织。不过这三则声明,在特定语境下,对特定观众或听众,会显出承诺的效果。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承诺最严格的形式是(法律文化中的)合同或(宗教文化中的)预言,那最宽松的形式呢?表示可能性的声明能宽松到什么地步,而依旧给人带来承诺的错觉?这个问题的答案要视情况而定,取决于所涉问题的道德分量和观众的热切程度。承诺治愈退化性失明与承诺转基因苹果的果肉暴露在空气中不会变黄,有着天壤之别。
————————————
【找书籍加微gai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