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编码:3063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互联网分享社区】(账号:hlwfxsq),首页回复数字3063 ,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 [美]哈里·哈鲁图尼恩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现代性、文化惯例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出版年: 2022-6-1
内容摘录
第一章 追踪恐龙:“全球主义”时代的区域研究
你在此和希特勒(Hitler)一起建立了了不起的事物……国家的这一地区的任何大学的任何学院,都不可能在不朝向你所在的方位——无论字面意义上还是象征意义的你的方位——点头示意的情况下说出希特勒的名字。这便是中心,便是毫无疑问的本源所在……这必定使你极为满意。大学,在国际范围内被认为是希特勒研究的产物。它有一个身份,一种成就感。你已经围绕这一形象发展出一整套系统,一个由无数下部结构及相互关联的研究领域所构成的结构,一段历史中的历史。我对于这一努力赞叹不已。这是精湛的、敏锐的,并且令人惊异地先发制人的。这便是我想同埃尔维斯(Elvis)一起做的事。
——唐·德里罗(Don DeLillo),《白噪音》(White Noise)
关于亚洲研究的经久不衰的讽刺之一,就是亚洲本身作为一个客体,根本就不存在。当地理学者和地图绘者曾经自信地命名地图上的一处,甚至煞有其事地指出其似乎真的存在的坐标值之时,被绘入地图的某处却从来只是一个无实质之物的幻影。它只指向自己,期待指向之外的某物会最终与其相符或与之一致。制图师们的艺术产生于一个古老的幻想,且二战的需求更强化了这种想象。虽然如此,只要我们想要追寻并理解客体,这一客体在此之前便会在眼前消失。而在这个国家内,我们仍有专业的组织旨在研究这一幻象,教育机构誓将散布关于这一幻象的知识。我总是觉得,一个像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那样的专业组织定期把专家召集到一起,是为了反复确认一个显然是幽灵的存在。这个专业组织对幽灵之存在是如此确信,以至于几年以前决定把“远东协会”(Far Eastern Association)改名为“亚洲研究协会”以标示出一方甚至更为广阔的领域,尽管这领域本身亦如幻影。这些名字亦如同社会科学——地理学——一般毫无生气,并一度通过社会科学宣示其实在并命名其存在。这个组织努力维持其虚构之魅影的方法看上去似乎很是重要,然而它的组织运行方式同时使作为
一个完整知识体的亚洲趋于消失。任何熟悉此组织的运作,或是浏览过其刊物或年会节目的人会立刻意识到,如果亚洲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缺席,诸如东南亚、东亚或南亚等更为局部的地理单位也会被各地的单位所代表。若从更近处着眼便会发现,甚至是卫星的覆盖单位,也已经萎缩至民族国家的更小范畴。
虽然此组织的委员会是按地域划分,但是其会员和官员却起着换喻——替身——的作用,因为说到底,他们仅是某一民族国家,而非东北亚、南亚或亚洲内陆的专家。在每年的会议摘要靠近卷底的地方,总有一块被称作“地区间”(interarea)的部分,它与图书馆及教学分类配套,显示其位于“中间状态”的处境,并暗示了其中的权宜之计与事后思考。所言及的一切都表明了一种认知,即一个致力于研究亚洲的协会本身并不是一片“地区间”,而其实际上的本真使命是提炼并产出仅为地区间的知识。从来没有人质疑,将可供我们研究的地域唤作东方,是否为方位上的一种暴政。东方,可说是一个人从地理上的西方启程而最终到达的地方,意味着只局限于单一方向的移动。而这种在从东到西的缓慢移动中展现的对早期黑格尔主义的自由之旅的倒转,肯定了偏好西方之地的知性轨迹。因为西方那充分且完满的发展,它可以从这一处特权据点注视东方。但是我们真正意义上是从哪里启航的呢?哪里又是阐述的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