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与新闻之争mobi
科学与新闻之争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下载
编辑推荐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当突发事件在各种媒体上呈爆发式传播时,往往伴随着科学与新闻之争,此时,公众感知是左右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化解和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简介
作者:李希光
李希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素养与文明对话教席负责人,李希光教授曾获联合国艾滋病防治特殊贡献奖。
作者:苏婧
苏婧,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主任、清华大学公共健康中心课程教授、清华大学食品药品安全可视化传播基地负责人;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
序言
健康传播是一个发展中的交叉学科,目前国内学者的相关专著数量不多。从已有的学者研究来看,多是聚焦在宏观、理论层面,鲜有聚焦某一领域的案例分析与研究。本书将从疫苗接种出发,对十余年来发生的“疫苗事件”进行梳理分析,从中发现事件中媒体的作用与传播的规律。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源起”,阐述了疫苗接种的媒体报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对十年来疫苗屡屡陷入舆论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聚焦”,对十余年来发生的“疫苗事件”,如2005年安徽泗县甲肝疫苗事件、2010年山西疫苗事件、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事件、2013年疫苗之殇报道、2013年底到2014年初乙肝疫苗事件、2016年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等,进行了梳理分析。
本书认为,这些被舆论高度关注的所谓“疫苗事件”,舆论所呈现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实际情况并不总是媒体呈现的那样:安徽泗县甲肝疫苗事件中的疫苗最终被检测为合格品,事件的本质是一个女孩的偶合死亡与群体性心因反应;山西疫苗事件中曝光的15例病例均与所谓“高温疫苗”无关;2013年底的乙肝疫苗事件最终鉴定结果表明,涉事疫苗不存在质量问题,相关致死病例也与疫苗接种无关;2016年的山东疫苗案,最终被定性为非法经营。疫苗的生产没有问题,监管体系也多次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是不法分子在暴利的诱惑下利用了免费疫苗与自费疫苗在流通环节的差异与不同。遗憾的是,这些“疫苗事件”却在公众心中留下了一致的印象,家长们在疫苗反复出事的“集体记忆”下,对免疫信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