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爱德华·哈洛韦尔 约翰·瑞迪 著 /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内容摘录
新发现,新助力
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在过去30年中人类世界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脑科学方面的发展。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发展,道德层面(这完全是意志力的问题,别一味抱怨)、宗教层面(把你所有的痛苦都交托给信仰,或者相信“无论他带给你什么,他赐予的都是最好的”)以及哲学层面(尽力做你能做的事情,对于不能做的事情,就安然接受)对于精神痛苦的各种解释和层出不穷的治疗方法已经过时,生活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先进的科学知识去探究行为背后的物质基础,即人的大脑及神经系统。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现在有多种手段可以测量大脑中的分子机制、脑电活动、血液流动、葡萄糖(能量)和氧气的不同消耗量,以及大脑多个区域的实际大小,并将大小与相应大脑分区的功能相关联。我们开始逐渐了解影响大脑不同功能水平的遗传学以及表观遗传学,后者将不同环境对基因表达的不同影响也考虑进来。
例如,根据表观遗传学的理论,如果你天生有易患抑郁症的基因,但你很幸运地拥有慈爱的父母并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些基因可以一直不被表达。也就是说,即使你携带着可能导致患抑郁症的基因,你的一生也可以免受抑郁症的困扰。反之,如果你的父母缺乏爱心,或者你从未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能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更糟的是如果你遭受过精神创伤和虐待,这些基因被表达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无论对于哪一种特质、症状、障碍或者疾病,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总是共同发挥作用并产生影响,良好的后天环境可以显著降低不好的天性和易患病的基因所带来的影响。恶劣的后天环境,比如感情冷漠或关系疏远的父母,持续不断的冲突,成长过程中遭受的直接的精神创伤,都会抑制良好的天性和优秀基因的作用,妨碍它们正常发展。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帮助我们证明,大脑在人的一生中都具有可以改变的神奇能力,这种能力称为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这是过去一代科学家在神经科学方面取得的重大发现之一。在此之前,人们习惯认为大脑基本在某个特定的年龄段,比如30岁,就发育成熟了,而在那之后大脑就此定型,不会再发展了。
这种关于大脑固定不变的观念催生了大量的陈词滥调,比如“老狗学不会新把戏”,甚至教“中年狗”新把戏也很吃力。又比如人到了30岁,大脑就停止继续发展,就像美洲豹到了一定年龄,身上的斑点就不会有任何变化一样。再比如你永远都是现在的样子,你最好慢慢习惯,因为任何治疗、生活经历都不会对你的大脑结构或者个性产生重大影响,只有疾病、中风、癌症、酒精、药物或者认知障碍会对大脑产生影响,但这些只会令情况变得更糟糕。
————————————
【找书籍加微gai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