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技的全球史mobi.epub.azw.pdf.txt.kindle电子书下载插图

【书籍获取加微gaiword】

编辑推荐

★抛开科技高低的既有区分,重新认识真正重要的科技
想象自己刚从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时空跨越到现在,需要从接触到的各种器具、服务中根据重要性辨识出“科技”,你选择的会是自来水、抽水马桶、自行车这类诞生于20世纪及之前的老东西,还是微信、淘 宝、百度搜索引擎这类21世纪的新产品?在这本书里,作者会帮助你开启类似的旅程,丢掉科技越新越好的预设,重新思考真正有效、有用的科技是什么。
★聚焦教科书里难得一见的混种科技,发现新老科技并存、混合的真实世界
新科技诞生后,老科技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科技领域有大量的混种、杂交和remix。搭载汽车轮胎在现代公路上奔跑的驴车,使用灌溉水泵作引擎的乡村船,英国火车站旁圈养的大量马匹,贫民窟使用的“飞行厕所”,除役后转租别国、回收后再倒手卖给第三国服役的航空母舰,人力代替专业设备、“技术退步”的拆船业……这些不同时代的科技混合体为何如此常见?(这可不仅仅是使用者缺乏审美的问题。)为何老科技(或人力、畜力)能够持久输出战斗力?本书会给你一个可供参考的答案。
★科技发展的动力,也许在你意料之外
传统上认为,科技是现代科研的果实,本书会提醒你,20世纪许多重大的科技出于国族、军事、市场需求。问题来了,科技发展本就是奴役、征服与牟利等欲望的结果?
★没有前期必读书目的科技哲学课
阅读本书不用掌握科技史或科学技术哲学的前期知识,只需跟随作者一起回访20世纪全球各个角落,观察科技真实的产生过程和应用状况,对史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在此之上反思,以往对于科技的认知是如何形成的?其中存在哪些漏洞?经由这些问题,我们能更好地思考“科技是什么?”“科技能做些什么?”等更一般的问题。

名人推荐

一本书读完之后,我一般会把它塞回书架吃灰,转赠给朋友或者用来垫桌脚,但这本书是个例外。它属于用得着的书,我可以双手并举它,但凡遇见一个技术怪咖,“极客”或喜新厌旧的未来学家,就劈头盖脸地向他砸过去。
——西蒙·詹金斯,《卫报》专栏作家
作者的创新之处在于,聚焦在我们真正在使用的科技,而不是那些可能稍纵即逝却声称全新的科技事物。
——《每日邮报》
这是一部重要又好读的作品,大卫·艾杰顿用全新的眼光审视了科技本来的样子。他没有背诵发明史上那一长串尽人皆知的英雄伟迹,也没有理会那些一直在承诺却从未兑现的科技突破,相反,他强调日常世界的科技。要活在科技时代,这些日常科技恰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亨利·波卓斯基,《设计,人类的本性》作者
艾杰顿是一位通过经济学家的眼睛来观察历史的研究者。他既能给出V-2火箭的成本效益分析,也能挖掘出成百上千段像还在使用的人力车、肉品加工企业的屠宰作业线这样的故事。他让我们关注实际发生的历史,关注其中真实存在的利弊对比,他以这类细节驳倒了大量的科技神话(其中包括特氟龙、DDT、原子弹、摩托动力等),帮助厘清你的思路。
——戴尔德丽·麦克洛斯基,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历史与经济学教授

作者简介

作者 大卫·艾杰顿 (David Edgerton )
英国权威历史学家,于帝国理工学院创办科学、技术与医学史中心并担任主任及汉斯·劳辛讲席教授(Hans Rausing Professor),后随该中心一同转至伦敦国王学院,著有《战争之国:1920—1970的不列颠》《老科技的全球史》等。

译者 李尚仁
帝国理工学院科学、技术与医学史中心博士,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帝国的医师》,译有《老科技的全球史》《欧洲医疗五百年》《科伦医师吐真言:医学争议教我们的二三事》等。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重要性
第二章 时间
第三章 生产
第四章 保养
第五章 国族
第六章 战争
第七章 杀戮
第八章 发明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片来源
译名对照表

文摘

大多数的科技史是为各个时代的男孩所写,这本书则是为所有性别的成人而写。我们已经和科技共同生活了漫长的时光,整体而言,我们对科技已有相当的认识。从经济学者到生态学者、从古玩爱好者到历史学者,人们对周边的物质世界及其变迁皆有不同的看法。然而太常出现的状况是:在讨论科技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时,议程是由那些提倡新科技的人设定的。
这些人高高在上地向我们宣扬科技,使得我们只想到新奇与未来。过去数十年来,“科技”一词和“发明”(创造出新的观念)与“创新”(新观念的首度应用)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在谈论科技时,重点总是放在研发、专利以及初期的使用,用来指称后者的术语是“传播”(diffusion)。纵使科技史有许多不同的断代方式,但其依据都是发明与创新的日期。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常常简化为航空(1903)、核能(1945)、避孕药(1955)与因特网(1965)。它们告知我们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新科技越来越强大。大师们坚称,科技正使世界进入新的历史纪元。据说在新经济新时代,在我们这个后工业与后现代情境里,关于过去与当下的知识越来越无关紧要。即使在后现代,发明家仍旧“超越他们的时代”,社会则仍受到过去的束缚,以至于出现所谓太慢采用新科技的情况。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